| 网站首页 | 生态花坪 | 银杉档案 | 保护动态 | 生态科普 | 生态文化 | 生态旅游 | 社区共管 | 花卉苗木 | 生态普及 | 繁體中文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银杉保护网 >> 生态文化 >> 文学诗词 >> 生态文化正文 | ![]() ![]() |
|
|||||
花坪的少数民族文化 | |||||
作者:未知 生态文化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0 更新时间:2016-08-05 | |||||
在美丽的花坪周边,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5个民族,其中瑶族、侗族人口最多,他们勤劳、朴实、聪慧、热情。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风情。他们敬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人山相依,祖祖辈辈,生生不息。 红瑶盛会 瑶族 瑶寨多是坐落在半山腰,村寨不见平地,一出门就是台阶。木头建造的半边吊脚楼后半部分建于刨平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悬在山体以外,一栋栋矗立在陡峭的山坡上,让人惊叹不已。 瑶族人民敬重神灵,相信万物有灵,山里有山神,树木有树神,河里有水神,家里有门神、刀神、灶神等。为了感激神灵的护佑,过年要给灶塘、刀架及自家周边的大树都贴上红纸,更没有人会轻易去砍伐树木。 瑶药是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门前屋后田间路边,许多说不出名的草皆能入药。瑶族人有药浴的习惯,特别是大年三十,家家都会用草药水蒸洗掉一切病痛和晦气,让家人健康、幸福地步入新年。 侗族鼓楼 侗族风雨桥 侗族 侗族人喜爱群居。由于侗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所限,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依靠集体,互相团结才能生存下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全族聚居的风俗。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风雨桥建在寨边的小河上,供人们遮风避雨,休息歇脚。而鼓楼则是商议族内大事的地方,建在寨子的中心位置。鼓楼通体采用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地灵侗寨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都会过“关公节”。人们在风雨桥上祭祀关公神位,祈求风调雨顺,仪式过后,人们吹芦笙、斗画眉,还举行上千人的百家宴,场面比过年还热闹,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团结和睦的淳朴精神。 花坪保护区境内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共有600余人,分两个行政村,十几个居住点。各民族生活习俗大同小异,但都能和睦相处,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靠山吃山”是他们共同的生存方式。 竹器 瑶族吊脚楼 左爷爷的烟斗 枫生的自述、 我是一个瑶娃仔,出生后就体弱多病,寨上的土师爷说我五行里缺木,认了门前那棵大枫树为“亲娘”,起名枫生。逢年过节,我们全家人总是拿着丰盛的贡品给“亲娘”叩拜,还给它做了防护栏。哦——忘了告诉你,我家住在花坪保护区境内宇海村,寨里有十几座富有乡土气息的木楼。村寨远离闹市,靠山依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在众多植物中,我们生活最离不开的是毛竹。寨子口的小溪上架着用毛竹制成的水车,大伙碾米、灌溉全靠它。家家户户把竹节打通代替水管从高处引来生活用水。毛竹破成两半,还可以当瓦片,我们家蓄水房就是用它盖的。 毛竹破成篾片,可以编织很多生活用具。爸爸是个编制竹器的能手,家里用的背篓、箩筐、米筛、簸箕等各种家用工具都是他编的。 见过铁钉,但你没见过竹钉吧。把毛竹搁炕头熏上一段时间,削成钉状,用来拼接家具板材、连接壁板,“竹钉”钉在壁板上挂东西,不生锈,还省钱呢!一把毛竹枝梢,用绳子捆起来,就是一个实用而又耐用的扫帚。毛竹的用途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山里有一种很神奇的树俗称烟斗木,不易着火,抽旱烟的人往往拿来作烟斗。邻居左爷爷的烟斗就是用这种木材做的,从我懂事起,他的烟斗就没换过,至少有5个年头。每次放假回家,我总喜欢靠坐在他旁边看他抽旱烟,总担心那烟斗着火,可他一斗接一斗,“斗钵”安然无恙。 我的童年与野果相伴,最爱吃的要数阿巴果了,果子香甜可口。更神奇的是它叶子表面十分粗糙,可以取代砂纸的功能。当扁担、小板凳、糟瓢等需要磨光时,阿巴果叶就派上用场了。 假期里,我最爱到山上晃悠,摸着一草一木,感觉它们就像我的邻居好友。我的根在大山,我深爱着这片绿洲。 |
|||||
生态文化录入:zlg 责任编辑:zlg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生态文化 | ||
没有相关生态文化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 |
Copyright © 2009-2013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版权所有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www.gxmes.com 友情协助 编辑: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 联系电话:0773-5593550 站长:于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