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生态花坪 | 银杉档案 | 保护动态 | 生态科普 | 生态文化 | 生态旅游 | 社区共管 | 花卉苗木 | 生态普及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银杉保护网 >> 银杉档案 >> 科研项目 >> 银杉档案正文 | ![]() ![]() |
|
|||||
对花坪银杉自然更新技术研究的思路 | |||||
作者:陈秩刚 银杉档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26 更新时间:2014-07-24 | |||||
根据对花坪银杉野生资源的调查,银杉野生个体已明显减少。随着当年的幼苗数,银杉个体季节性增减差距较大。自然状态的幼苗每年均有一定数量,但成活基于零,是导致银杉自然更新困难的主要因素。在自然竞争中,占优势的阔叶林覆盖大,银杉已到了被淘汰的边沿。母树也在老化,座果随之有减无增。这些自然现象,已构成了对银杉自然更新的极大障碍。促进银杉野生资源的保存与发展,促使银杉自然更新已迫切的提到保护区科技程序的具体内容了。如何把科研主题转移到针对性的对银杉自然更新技术研究方向上来,已成为保护区当前刻不容缓的主要科技任务。笔者只能就有关银杉自然更新技术研究提供主要环节与步骤的思路供参考。 根据对银杉较系统的研究资料,并从银杉野生资源现状,结合自然环境对银杉生长与发展的影响趋势,解决银杉自然更新技术形成,必须针对性的造就银杉生物学特性所需条件。 一、 必须做好自然苗的育苗与保苗工作。 调查发现,产地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幼苗主宰银杉个体的增减,而银杉个体随着季节幼苗数减差增大。自然状态的幼苗歪倒,幼根裸露现象十分严重,最后幼苗所剩无几,翌年也很难发现二年生苗。说明障碍银杉自然更新的根基在于自然苗存活与生长。因此,银杉自然更新首先得从自然苗的育苗、保苗及其生长环节着手。 从产地表土上的覆盖层分析,产地表土被枯枝落叶层、苔藓地衣层覆盖,形成双覆盖的厚积层。这样,种子落下只能搁在枯枝落叶积层上,凭自然储存、越冬,种子在适当的季节似可正常萌发出苗。但动根就很难穿透厚积层接触到积层下的土壤,使幼苗歪倒幼根裸露,终因失去土壤的涵养而死亡。因此,建立天然苗床是自然苗保苗的一环。 天然苗床的整理,一般在银杉果实开裂前的9月底完成。即是把结果母树下的枯枝落叶和苔藓地底刨去,分别搁置于旁备用。然后进行表土疏松,使种子能直接掉落到土层上。当银杉果实完全开裂后,约在10月中旬末,再把在旁的枯枝落叶覆盖苗地。这样,使萌发的幼根得到土壤的涵养,提高幼苗成活。 二、 适时适当进行透光处理。 银杉种子具有在全荫条件下萌发,幼苗随着生长需光增多的生物学特性。产地占优势的阔叶林覆盖大,已达到了98%以上,光线很难透进林内。这种郁闭条件只对银杉种子萌发有利,但对幼苗生长却有很大影响。从1979年首次调查数据与2004年相比,母树,幼树个体数较稳定,减少的全是幼苗。随着森林覆盖面扩大,幼苗既失去土壤的涵养,即使存活下来,也得不到生长所需的光而丧失了生长能力。因此,在做好自然保苗的同时,必须依幼苗不同的生长期,对密集的乔灌进行适时适当的疏树疏枝,逐步增大透光度,促使银杉幼苗正常生长。 三、 移苗 银杉幼苗是在母树下集结生存,受母树庇荫的影响与幼苗自身的密度局限,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与成长,必须发展有其适宜生长空间。因此,就地移苗栽种才有达到保苗促使其生长的希望。 银杉产地一带,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自然环境圈,且幼苗极易适应。选择利于透光的地段作为种植点进行幼苗带土移栽,并加强移栽后的管理。 |
|||||
银杉档案录入:zlg 责任编辑:zlg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银杉档案 | ||
没有相关银杉档案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 |
Copyright © 2009-2013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版权所有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www.gxmes.com 友情协助 编辑: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 联系电话:0773-5593550 站长:于忠明 |